法条是冰冷的,但司法实践,特别是基层的司法实践是鲜活而生动的。我们在日常中还要做一个有心人,时刻关注不久前★■★、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◆★■★★◆,研判不久后可能出现的社会热点问题,和自己审理的案件进行交叉对比,发掘案件的写作价值◆★■■。案例报送时,针对特定类型邀稿的案件,比普通案例更容易获得认可和成果◆★◆★◆。类似的关键词有很多,正当防卫、袭警★◆■◆◆、营商环境■★★◆★★、高空抛物等等,往往和社会热点、法律修改后新增罪名等息息相关◆◆■★◆。
良好的写作能力是案例调研的必备条件。要勤于动笔,对所思■★、所想进行有效的总结和提炼,巩固所得、进一步深化思想,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,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。在日常办案过程中,判决书裁判说理部分的撰写■◆◆★,就是很好的培养写作能力的机会。关于一个案件如何判决★★◆■■,法官们在拥有一定的职业履历后往往会形成比较一致的裁判理念,衡量是否能够成为一名出调研成果的法官,往往在他的判决书中就能找到迹象。一位擅长写作的法官,能够用最简洁、全面■★★■★、逻辑性强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裁判思路和理由,让门外人觉得有道理◆★,让同行们觉得很精辟。
审理案件时,我们为了某个情节的认定★★◆★◆、某个法律条款的适用遍查判例、反复斟酌、仔细推敲、集体讨论■★,最终形成了自己满意的判决。这个时候,请不要为自己的工作画上句号◆■,想一想这个曾经让自己纠结,如今已经通过说理解决的难点,能否形成一篇案例呢?如此,才不枉费为这个案件苦思冥想而掉落在案卷上的秀发◆★◆◆■◆。例如我承办的李某等人强令违章冒险作业案,罪名适用问题曾被反复讨论★★◆■◆◆,该案成为全国首例以该罪名惩处此类犯罪的判例■★◆◆■◆,在市中院的指导下形成了案例★◆■。
每一篇案例都是从发现案件亮点开始,一步步打磨出来的★■◆■◆。每当需要报送案例的时候,我们的第一反应也许就是打开法综,看看自己一年来办理的案件中有哪些可以写的。但是浏览了一圈后发现◆★■★◆★,很多案件的细节已经不记得了,也好像没什么可以写。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发现案件的亮点。
一篇好的案例是需要培育的■■★。在案件审理过程中,我们就要往培育案例的方向去思考、去判案◆★■。我2018年承办的方某等套路贷涉黑案件★★■◆◆,同时期的黑社会、涉套路贷案件很多,要想写出有特色的案例,就要另辟蹊径◆★■。审理过程中,我利用人员众多分案处理的契机★★■◆★◆,特别强调了该案中“公司化运作”的模式和特点。宣判后◆★,我以该犯罪集团◆■“公司化运作■★◆”为切入点,进行犯罪构成要件的阐述★■■■★,最终得到上级法院认可★★。
我们以司法判决为基础,可以编写一篇好的案例;通过一篇好的案例,可以触发一个沉睡法条的苏醒,对法条的全新诠释甚至可以为新的立法助力■◆◆◆。淬炼案例、促进成果转化,要向着发挥案例作用★◆、服务司法实践这一目标前行,回报可能在当下,也可能在今后。
从事审判工作十多年,我深知案例对促进学术精进的重要性★■★◆◆。记得多年前◆◆★◆◆,上级法院来院指导案例编写时就谆谆教诲我们:好的案件这么多,你们把判决书的裁判说理改一改,不就是一篇案例了么?花不了多少时间的。那么……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■◆■◆■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
从2021年10月起★◆★◆★★,本公号开设“深耕•微分享”专栏,主要刊登两级法院法官在日常办案中通过思考、摸索总结出来的审判思路、规律、经验、技巧等,以期对其他审判人员或办理同类案件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,同时欢迎法律共同体及法律爱好者留言参与讨论。